首页 > 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和教案(精选11篇)

时间:2024-02-15 23:28:14
教学设计和教案(精选11篇)(全文共11229字)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1篇《教学设计和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教学设计和教案》相关的范文。

篇一:假如 教案教学设计

23 假如

一 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1学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

3 尝试模仿课文写简单的诗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各小节的不同语气,感悟语言文字。

情意目标:1 培养学生高尚的同情心、爱心和人文关怀。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和创作兴趣。

二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指导朗读,感悟语言。

2 难点:读出各小节的不同语气。

三 教学策略:这首诗内容不难理解,但是各小节表的的感情色彩的细微差别要让学生体会并朗读出来不容易。所以,采用多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以范读、领读为主要方法。其次,尝试运用网络环境来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初步学习使用网络资源。

四 教学准备:1 自制课件。 2 指导学生通过多媒体预习,学习运用网络资源。

五 课时安排:2课时

六 授课时间:2003/11/24

第一课时

一 故事导入。

1 师:有谁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能讲给大家听听吗?

2 想不想自己读一读?打开老师为你从网上链接好的网页,读一读。

3老师诱导进入诗歌的学习:马良的神笔是多么神奇啊,假如我有一支,该多么好啊。你想吗?我们来看看,有个叫白冰的人,跟我们有同样的想法,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一首诗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 初读感知,学习字词,了解大意。

1 范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有个整体印象。

2 自己读一读。鼓励学生通过课件自我检查。

3 跟同学议一议,读懂了什么。

通过看课件中的填空来检测。先自己说一说,再指名说,反馈自读的结果。

三 精读涵泳,感悟语言。

1 鼓励学生读诗歌,正音。

2 自己再读一读,琢磨琢磨每一小节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3 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学生品读每小节。如第一节:“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让小树在冬天/ 也能快活地成长”应该用愉快的语气来读。后面两句“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 /缩着身子,/ 轻轻叹息。” “则要读出温柔的,怜爱的语气。第三小节,应该读出对残疾朋友西西的同情、忧伤。

比较“给小树画太阳”和“给冬天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有什么不同。

读第二小节,看看有什么发现。交流阅读收获。

4 再整体读,读出每小节开头的“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不同的语气来。

四 分角色朗读,升华情感。

1 师生分读。老师读每小节的前两行,学生读其他的。

2 男女生分别读。

五 作业:拓展延伸。

1 假如你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做些什么?模仿课文,用诗的语言写下来。

2 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 认读生字词语。

2 背诵课文。

二 交流自己的诗歌,请同学读一读自己写的,其他人可以评价,可以建议修改。

三 练一练,连线搭配词语。(课件)

红红的 北风 快活地 等待

好吃的 身体 苦苦地 成长

寒冷的 太阳 轻轻地 叹息

健康的 谷粒

遥远的 地方

四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生字。

1 指名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2 观察,总结规律,发现哪些字的哪些部首发生了变化。

3 指导练习。

板书设计:

给小树画 红红的太阳

假如 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给小鸟画 谷粒

给西西画 好腿

……

[假如(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二:假如[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23 假如

一 导学目标

1、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有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的愿望。

二 导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

1、 老师知道你们爱听故事,谁听说过《神笔马良》的故事,给大家简单地讲一讲。(指名说)

2、 马良得到了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23课,看看课中的小朋友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会做些什么?师板书课题(提醒“如”,女字旁不出头)

(二) 初读课文

1、 打开书108页,自由读书,读不准的音请教枫树叶和绿苹果,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找朋友游戏,学生读字卡,师检查读音。

3、 再读课文,认为句子读通的奖自己一颗星。

4、 谁敢大声读一读这首小诗,指名分节读。

5、 学生自提读书要求,读后生评议。

6、 带着问题再读,假如小作者有马良的神笔会做什么?默读课文,在书上画出句子。

7、 指名回答,师适时板画太阳、谷粒,贴画。

8、 课文用三小节写了作者三个愿望,谁来读读第一小节。

9、 指名读,老师听出来你很关心小树,谁还想读。

10、 师范读,生练读,女生读前四行,男生读后四行。

(三) 朗读感悟

1、 小作者第二个愿望是什么呢?谁来读读第二小节?

2、 指名读,老师听出来你很喜欢小鸟并很关心小鸟,谁再来读读?

3、 齐读第二小节,相信有了你们的谷粒小鸟再也不会饿的哭泣了。

4、 课文的第三小节请四人小组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

5、 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6、 小组汇报,读的方式有一人一句,两人一句或齐读。

7、 小组接着汇报,用行动向他们学习。

8、 一、二组读第一句,三、四组读第二句。

9、 师小结:我好象看到了大家和西西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10、 学习了课文的前三小节,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每一节的第一句相同,发现了多音字)

11、 师引读课文,学生体会,师板书:关爱他人

(四) 背诵课文

1、 你喜欢哪一个小节就读一读。

2、 看黑板,试着背一背。

3、 同桌互背,书上打分评价。

(五) 拓展练习

1、 课文最后一个小节用了省略号,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此处隐藏7567个字……果回车

[雨中 教案教学设计]

篇十:掩耳盗铃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4.背诵《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掩耳盗铃 教案教学设计]

篇十一:掩耳盗铃 教案教学设计

掩耳盗铃

黄以玲

教学目标:

1、 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

2、 学习“掩耳盗铃”的成语。

3、 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 表演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定的感想。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引入

1、 板书课题,回想以往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说一说。

2、 这些寓言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点出学习寓言的目的。)

3、 板书:掩耳盗铃 (解释“掩”和“盗”的意思)

二、 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1、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抓住偷铃人的心里的想法让学生找出句子,用“――”划出,并指导读出自以为聪明的语气,再结合偷铃人的想法提出问题。(生提问)

3、 教师归纳出学生的问题:

(1) 是什么让他想到捂住耳朵去头铃铛的?

(2) 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3) 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 四人小组带着问题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5、 汇报自学情况并从中悟出寓意

@结合课文出现的关联词“只要……就”、“刚……就”进行语言训练。

@从那个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 表演课文,通过角色的互换再次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四人小组先排演,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出较精彩的小组进行

表演,最后采访扮演偷铃铛的学生,让他说说自己做得对不对或让观众评一评。

三、 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想一想,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听到或自己做的类

似《掩耳盗铃》的事例,说一说。

四、 拓展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像《掩耳盗铃》这些寓意深

的故事,谁能把你平时听过或看过的寓言故事讲给大伙儿听听,一起分享一下呢?

板书设计: 29、寓言两则

掩耳盗铃

明知 只要……就……

可是 如果……就……

谁知 刚……就……

[掩耳盗铃(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和教案(精选11篇)(全文共1122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