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作文教学论文(作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4-02-15 23:29:19
作文教学论文(作文,教学论文)(全文共15192字)

武汉市语文学科“三优”比赛

优秀论文评比

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金手指

——谈作文批改与评讲方式的尝试

区属武昌区

学校武汉市东湖中学

年级高三年级

姓名戴娟

联系方式

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金手指

——谈作文批改与评讲方式的尝试

武汉市东湖中学戴娟(62879517)

教育的本质就是使受教育的人“明中探讨”,如果暗中摸索就可以,也就无需什么教育了。(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作文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密切合作的过程, 是一个教——学——做的统一过程。一般包括命题、写作、批改、评讲四个前后相连的不同阶段。其中讲评是对该次作文的客观总结评价,又是对本次作文训练的提高和升华,同时为下一次作文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由此,我的作文教学便在改与评上花足了气力。

学生作文的批改是一次作文训练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了解学生作文得失的基础,更是有针对性指导作文的前提,其意义有二:

第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批改是以学生个人作文为对象进行的,它更直接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学生能从教师的批改中认识到作文应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应该怎样写,不能怎样写。每次训练都有所领悟,有所提高。

第二,作文批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学生作文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自然表露,面对文章中偶尔流露出的不正确的、消极的认识和观点时,我们便义不容辞地成为他们的生活导师、心灵顾问和知心朋友。

怎样让学生喜欢作文讲评呢?

一、充分准备

制订作文教学计划能增强作文训练的科学性,提高作文训练的效率,使作文训练有序运行。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及时记录如优缺点、典型例子等,这样,就能了解学生作文的真实情况,使作文讲评能有的放矢。

二、面向全体

作文讲评要把多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概括进去,触及学生写作的得失,引起学生的共鸣。讲评中,要把学生作文主流或倾向性问题,同有关的写作知识联系起来,或褒或贬,或是或非,都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

三、突出重点

作文讲评必须突出重点,让学生就此次作文中一至两个主要问题,在教师的“重锤”敲打中震惊起来,取得更大的收获。当然,在突出重点问题讲评的同时,以重点带一般,详评与略评相结合。

四、人人参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目前绝大部分学校学生作文的互批互改只是偶尔的课堂调节方式或只是流于形式,依然以教师一手办的批改方式为主,这种方式既给老师造成极大负担,又易形成“作文为教师而写”的局面,造成学生思维僵化,作文千篇一律、形式单一且模式化的恶果。

而学生的自批互改能有效避免这一现象,鲁迅先生说:“文章是改出来的。”鼓励学生多写多改,为准确恰当的表情达意揣摩推敲字句,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洪镇涛说:“语言学习包括学习伙伴的语言。”由于年龄相仿,人生体验、人生感悟自然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互批互改中容易产生共鸣,在思想的碰撞中时常迸出创造性的火花,更利于写出个性化的优秀文章。

基于以上理念,本人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改观,其中一次尝试过程记录如下。

一、课前准备,明确训练目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朱熹《观书有感》一诗中的名句,原只是用来说明“读书穷理”的重要性。今天有人说可理解为人读书后心灵纯美,胸怀博大;有人说可理解为作者的创造力来自于对现实营养的汲取;还有人说可理解为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来自于不断吸收新知……

大家都读过许许多多的名句,也记得许许多多的名句,不同的名句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人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请另选名句,自选角度,以《从名句中感悟……》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本次作文题是一则供料式命题作文,出得很灵活,充分体现了作文命题的公平性公正性适应性等原则。从命题角度看,这是一则非常好的作文题。 首先,根据高中语文新课标精神,新教材的“写作”部分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本则作文题让每个考生有话可说,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感悟”中又较好的地考查了学生的个性与创意。其次,体现了一定的选拔性功能。作文题虽让每位考生有话可说,不至于轻易地偏题离题,但要想写好写出水平也不容易。如对“名句”的选择中,侧重考查了考生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最后,体现了一定的人本意识。高考作文的命题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社会与人生,侧重于“人生”方面。对考生“内在世界、内心想法、自我感悟”等方面的考查最能看出一个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与自我修养。关注考生内心世界,留给考生创造性展示自我的空间,也是进行“以人为本”教育的体现。文题要求考生从名句中感悟,那么写出的作文实际上就是考生自我意识的展现。

二、作文评价面向全体

本次阅卷,从整体看,高分作文不多,较少有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考场佳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命题形式明辩不清。文题是则命题作文,命题者还特地用了一个书名号(从标点符号用法的角度讲,此处当用引号为佳)以警示,但考生却将其当作了半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为数相当多。这应该是审题上的一个失误。

2、名句展示得多,主旨却不集中。一部分考生在文中提到了多句名句,如果感悟其共同的某一点,还能成就佳作。但考生在处理时,多写成了多句多悟,主旨过于分散。

3、名句与感悟的关系没处理好。一种情况是有名句无感悟,绝大部分文字是对名句的解读、赏析,对名句作者的介绍,没有让“我”的思想入文;另一种情况是有名句亦有感悟,但感悟不是从名句中来,如名句是“天健行;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感悟却是“责任”,着实牵强。

4、名句识记有误。一是误记作者,如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成是李白的或杜甫的,把“天才是 99%的汗水加上 1%的机遇。”误作是爱因斯坦的等;二是名句中的个别字识记有误,如 “天生我材必有用”中的“材”误写作“才”等等。

5、感悟的切入点过大。有的考生写感悟,一落笔就是感悟“生活”、感悟“人生”,孰不知“生活”“人生”的范围过于宽泛,虽不易跑题,但易使文章显得大而空洞。

6、思考不够深入。绝大数考生只限于在对名句文本解读基础上的一种感悟,而且感悟也是点到为止,挖掘不深,少有富有新意而又言之成理的作文。

……此处隐藏11198个字……练、重文本表达方式和效果的观念,将作文教学的重心转移到作文主体的内在修养与健全人格品质的建构上来。我们的写作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更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构建,让学生在生命本色的、生活化的学习活动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一、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作文的源头活水,提高人文素养。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作文的源头活水,从而写出各具个性的作文,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叶圣陶、朱自清《国文教学》) 在写作之前,引导学生阅读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平时积累阅读。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指导学生阅 1

读某一类作品,如学习王朔的幽默语言、鲁迅的思想深邃、海明威的感情激越、金庸大侠的崇尚正义、张爱玲的多愁善感、罗曼?罗兰的志存高远。只有阅读有个性的作品才能保证写出有个性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二是现场搜索阅读。在作文前一节课,将学生领进阅览室,让他们搜索能派得上用场的作文材料和作文形式,加以借鉴、仿效。学生在阅读中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文化底蕴,提高了文学素养。

在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注意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可以结合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出一些小题目,如“我们的班集体”、“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同学”、“我最喜欢的一堂课”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题目去观察、去思考。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要使他们学会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发掘事物的深刻含义,进而写出客观、辩证的优秀作文。

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开掘作文的源头活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的全部,生活犹如一个万花筒,一个对生活有着真切关注和思考的灵魂,其文章一定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许多学生的作文过多地把视线锁定在学校家庭的趣事**。一个真正有民族责任感的中学生,应该和时代的心跳连在一起:为农村解决不了温饱的农民而忧心忡忡,为山区失学儿童潸然泪下,为社会道德沦落而焦虑不安,为信仰危机而振臂呼号。在平时的作文中让学生把“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融入自己的作文中,

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潜移默化中增加了人文精神的含量。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中融入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是人文教育的极好教材。积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培养他们的读书爱好, 就等于帮助他们找到了源远流长的知识的泉眼。创造条件阅读,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荐作品,启发阅读的兴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组织开展练口活动,在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中介绍名著篇和新作,达到互相推荐、彼此学习的目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每一次活动就是一次生活的投入,一次视野的扩展,一种情感的体验,一段思想的磨砺,一次道德的自我完善。

二、在写中体现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新标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学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一过程最能体现一个学生人文素养的高低。通过写作这个平台,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只注重技巧,而忽视对写作基本功的训练,或是教条地强调基本知识厄杀学生的兴趣,都是不可取的做法。在新课改教学过程中,写作仍要从培养写人、记事、说理这些基本功开始,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当前高考作文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的文章四不像。既不是记叙文,也不是议论文,往往文体不分,不伦不类。针对这种情况,作文教学首先要重视文体的训练,指导学生学会写复杂记叙文,既包含六要素,又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要训练学生规规矩矩地写议论文,即明确地表达论点、论据、论证,思维缜密,逻辑清晰。要引导学生写灵活自由的散文随笔,心得体会,可以表现欢乐,赞颂美好,褒扬奉献,也可以抒写伤感,抨击丑恶,揭露渺小,倡导个性化写作。其次,在训练学生基本文体的写作过程中,适当穿插带有高考趋势方面的文题,指导学生写好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开放性命题作文,引领学生写作立意深刻、构思新颖、文体复杂、难度较高的文章。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做到记叙生动、罗辑缜密、说理透彻、抒情真挚充沛,使学生的作文既深刻丰富,又有文采有创意,充分展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

三、人文情怀是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人文情怀是指作者的思维方式、价值追求与精神状况,是人思想情感的流露与体现,是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内化于人内心而形成的一种精神品种、一种修养、一种心理和一种态度。新形势下作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为目标。这也正是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要求的。也许有人说,站在人文精神、人文素养这一高度谈论作文教学是高谈阔论,没有一定的内容依托,根本无法在教学中实施,其实教师始终应站在一个高度,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通过写作这个平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要从写作生活化入手,丰富文章的写作内容。无论是高尚的还是庸俗的精神品质都是在生活中体现出来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让文章内容回归到生活中去已成

为当前作文的主流,写作生活化是丰富文章内容的用效途径。由于学生的生活单调,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没内容可写,要引导学生关注和珍惜学生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利用好文本教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平凡而又有意义的小事、琐事,如高中教材中《我不是个好儿子》《丑石》等,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点,让学生写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写自己的欢乐和苦恼,从写作内容上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

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热点,充分利用网络传媒,对社会各种现象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关注多元的、真实的、繁杂的社会生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己喜欢的生活内容如:音乐、绘画、体育等,让学生作文取材生活化,注重生活细节,从点滴生活中感受其细微变化和差异,并由此上升到理性的人生感悟和人生哲理。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捕捉情感支点,挖掘学生内心的真情,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抒发真挚情感,让学生在情感历程中学会化平淡为真切,化漠视为珍爱,在师生共处与人交往中培养合作精神,在文章写作中体验生活的真善美,塑造良好的个性心理,真正做到文以载道、文道融合。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远的课题,它要求作文教学必须从应试的舞台中切实解放出来,多角度,多渠道地开拓作文教学的局面,引导学生去走近“人文”,真正撑起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大旗。注重人

文关怀、注重以生为本。让我们以爱心造就爱心,以宽容培养宽容,以成功呼唤成功,使作文教学闪耀着人文之光。

推荐访问其他精彩范文:

作文教学论文

浅谈作文教学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作文,教学论文)(全文共1519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